前4月尽管投资和消费整体放缓,但新产业新业态等开始“亮剑”
■聚焦经济数据
国家统计局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,今年1至4月,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%,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.5个百分点,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6%,比一季度回落2.5个百分点;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%,增速比上月回落0.2个百分点。
尽管投资和消费总体放缓,但一些新的增长动力开始显现。数据显示,1至4月,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0.4%,明显高于全部投资的平均增幅;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3%,占全部投资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。
符合消费升级要求的高端、智能、高技术产品也快速增长。4月份,耐用消费品中的热点产品增长迅速,汽车中的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(SUV)和多功能乘用车(MPV)分别增长47.8%和34.3%,智能手机增长10.5%,智能电视增长44.6%。
4月份,在传统行业需求不足、结构调整的过程中,体现转型升级特征的产业增长较快。其中,高技术产业生产增长10.5%,快于规模以上工业4.6个百分点;装备制造业生产增长6.2%,快于规模以上工业0.3个百分点。“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,与此同时,推动经济平稳增长的积极因素继续显现并不断累积,新动力继续孕育成长,新产业、新业态引领作用明显,经济活力趋于增强。”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。
从各地看,一些适应新常态、市场机制比较健全、重视创新、重视质量效益的地区呈现出向好的发展态势。
今年一季度,上海GDP同比增长6.6%,低于全国平均增速0.4个百分点;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仅增长3.2%,仅为同期全市经济增速的一半。但与此同时,上海市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.7%,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8.7%;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.8%,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7%。
上海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逐步深化、增长动力渐趋形成的一个典型。事实上,依托比较齐全的产业结构,超前调整、超前转型,浙江、江苏、福建、重庆、湖北等地呈现出较强的活力,增速已渐企稳。
虽然经济下行压力较大,但我国经济依然蕴藏巨大的纵深空间。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说,目前新型工业化、信息化、城镇化、农业现代化正处于交融发展、形成共振的战略机遇期;京津冀一体化、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,有利于国内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升级,“一带一路”发展战略的实施,将更好地推动沿线国家的资源和市场与国内资源和市场充分整合。
(责任编辑:DF160)